哈佛大学学术科研

导语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简称哈佛,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是一所享誉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学,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员。这里走出了8位美利坚合众国总统,上百位诺贝尔获得者曾在此工作、学习,其在文学、医学、法学、商学等多个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
[哈佛大学学术科研]专题生成时间为:1447770950
分享专题:
1

科研机构

  医学

  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BIDMC)

  布莱根妇女医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BWH)

  剑桥健康联盟(Cambridge Health Alliance,CHA)

  波士顿儿童医院(Children’s Hospital Boston)

  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

  福塞斯研究院(Forsyth Institute)

  哈佛朝圣者医疗保健院(HarvardPilgrimHealthCare)

  希伯来老化研究所(Hebrew SeniorLife)

  乔斯林糖尿病中心(Joslin Diabetes Center)

  马萨诸塞州眼耳医院(Massachusetts Eye and Ear Infirmary)

  贝克法官儿童诊疗中心(Judge Baker Children’s Center)

  马萨诸塞州中心医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麦克林医院(McLeanHospital)

  黄山医院(MountAuburnHospital)

  斯格本斯眼科研究院(Schepens Eye Research Institute)

  斯波尔丁康复医院(Spaulding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退伍军人事务部波士顿医疗保健机构(Veterans Affairs Boston Healthcare System)

2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哈佛大学拥有美国最大的学术图书馆,规模为全球第五(仅次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大英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纽约公共图书馆)。

  哈佛大学图书馆的中央系统位于哈佛庭院的怀德纳图书馆(Widener Library)内,整个系统覆盖80所不同的图书馆,整体馆藏量超过1600万册,使其成为全美最大的学术图书馆网络,同时位居全美第三(仅次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和波士顿公共图书馆)。不同的图书馆适合不同类型的读者进入:位处于剑桥市本部的加博科学图书馆(Cabot Science Library)、拉蒙特图书馆(Lamont Library)及怀德纳图书馆为本科生最常去的图书馆;霍顿图书馆(Houghton Library)及亚瑟·伊丽莎白施莱辛格图书馆(Arthur and Elizabeth Schlesinger Library)专门收藏有关美国女性地位发展的历史参考;哈佛大学数据库搜罗了各种珍贵的书籍及手抄搞;美国一些最古老的地图、地名册等能在哈佛的蒲赛图书馆(Pusey Library)内找到;而哈佛燕京图书馆内则保管与东亚古老语言相涉的文献。

  博物馆

  1、卡本特视觉艺术中心(Carpenter Center for the Visual Arts):由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设计,为大学电影及艺术部的数据库。

  2、哈佛艺术博物馆(Harvard ArtMuseums)

  一、亚瑟·M·萨克勒画廊(Arthur M. Sackler Museum),内藏亚洲艺术品。

  二、布什雷辛格博物馆(Busch-Reisinger Museum),内藏中欧及北欧艺术品。

  三、佛格艺术馆(Fogg Museum of Art),内藏西方中世纪艺术品。

  3、哈佛艺术博物馆在线展览馆(Harvard Art Museums Online Collections)

  4、斯特劳斯保存中心(Straus Center for Conservation)

  5、哈佛自然历史博物馆(Harvar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6、哈佛大学植物标本馆(Harvard University Herbaria)

  7、矿物与地理博物馆(Mineralogical & Geological Museum)

  8、比较动物学博物馆(Museum of Comparative Zoology)

  9、阿诺德植物园(Arnold Arboretum)

  10、科学仪器(历史)典藏馆(Collection of Historical Scientific Instruments)

  11、哈佛林之费雪博物馆(Fisher Museum at the Harvard Forest)

  12、毕巴底考古与民族博物馆(Peabody Museum of Archaeology and Ethnology)

  13、闪族博物馆(Semitic Museum)

  14、华伦解剖学博物馆(Warren Anatomical Museum)

  15、动物标本数据库(Database of Zoological Collections)

  16、数字哈佛(Digital Harvard)

  17、皮博迪数字博物馆(Peabody Museum Online)

  18、哈佛科学文化博物馆(Harvard Museums of Science and Culture)

  19、metaLAB (at) Harvard

3

科研成果

  科研经费

  哈佛大学受捐资金居于世界科研机构之首,在2013年已经累计达到320亿美元,是仅次于比尔与美琳达·盖茨基金会的最大捐赠基金;哈佛年平均科研经费超过7亿五千万美元,为14个学院上百个研究机构提供支持。

  影响因子

  2014年3月27日《自然》杂志发布年度报告,2013年在《自然》杂志上发表高质量论文的贡献指数,哈佛大学位列,中国科学院在这份榜单上居于全球第6位。在《sciencewatch》发布的1999-2009十年间论文引用排名中,哈佛大学同样高居首位。

Rank
  
Institution CC3 Articles4
1. Harvard University, USA 158.99 387
2.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USA 84.68 228
3. Stanford University, USA 80.21 170
4.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USA 73.46 181
5. Max Planck Society, Germany 70.65 216
6.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China 63.15 165
7. French National Centr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CNRS), France 59.37 297
8.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Japan 57.19 128
9.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UCSF), USA 49.81 107
10.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UK 48.52 151
The Most-Cited Institutions Overall, 1999-2009
Rank Institution Papers Citations Citations
  Per Paper
1 HARVARD UNIV 95,291 2,597,786 27.26
2 MAX PLANCK SOCIETY 69,373 1,366,087 19.69
3 JOHNS HOPKINS UNIV 54,022 1,222,166 22.62
4 UNIV WASHINGTON 54,198 1,147,283 21.17
5 STANFORD UNIV 48,846 1,138,795 23.31
6 UNIV CALIF LOS ANGELES 55,237 1,077,069 19.5
7 UNIV MICHIGAN 54,612 948,621 17.37
8 UNIV CALIF BERKELEY 46,984 945,817 20.13
9 UNIV CALIF SAN FRANCISCO 36,106 939,302 26.02
10 UNIV PENN 46,235 931,399 20.14

  重大成果

  1922年,医学院于英格兰首次完成胰岛素注射。

  1954年,波士顿儿童医院科学家约翰·富兰克林·恩德斯及其团队因成功以人为方式培养脊髓灰质炎病毒,获当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60年,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首次完成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

  1961年,盖欧尔格·冯·贝凯希因发现内耳耳蜗分析和传送声音的物理机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62年,分子生物学家詹姆斯·沃森因提出DNA的双螺旋模型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64年,康拉德·布洛赫因胆固醇及脂肪酸生物合成方面的发现,获得当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65年,物理学教授朱利安·施温格与理查德·费曼、朝永振一郎共同分享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因三人在量子电动力学及粒子物理学方面作出的基础性贡献。

  1965年,现代有机合成之父伍德沃德获诺贝尔化学奖。

  1967年,眼科学家乔治·沃尔德因视网膜领域的开创性研究获得当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71年,国民生产总值之父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获当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2年,肯尼斯·约瑟夫·阿罗因在一般均衡理论方面的突出贡献与约翰·希克斯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3年,华西里·列昂惕夫因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6年,无机化学家威廉·利普斯科姆因对硼烷结构的研究获得当年诺贝尔化学奖。

  1977年,因对“磁性和无序体系电子结构的基础性理论研究”,约翰·凡扶累克与内维尔·莫特一同获得197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9年,史蒂文·温伯格因实验验证了由于Z玻色子与电磁作用混合引起的宇称破缺,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与他一同获奖的还有大统一理论的开创者、同为哈佛大学教授的格拉肖。

  1980年,巴茹·贝纳塞拉夫因发现了控制免疫反应的、遗传的细胞表面结构,获当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同年,因为发展了测定DNA序列的方法,沃特·吉尔伯特与弗雷德里克·桑格获诺贝尔化学奖。

  1981年,大卫·休伯尔因为视觉系统方面的研究(用视皮层细胞解释视网膜的编码脉冲信息的能力),获当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84年,卡罗·鲁比亚因为在发现弱作用传播子W±和Z°的大规模实验方案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获同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6年,化学教授达德利·赫施巴赫因为研究化学基元反应体系在位能面运动过程的动力学,与李远哲和约翰·波拉尼(John Polanyi)共同分享了198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89年,诺曼·拉姆齐由于研发超精密铯原子钟和氢微波激射器而获得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0年,约瑟夫·默里由于在“人体器官和细胞移植的研究”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同年,艾里亚斯·詹姆斯·科里因开发了计算机辅助有机合成的理论和方法,获诺贝尔化学奖。

  2002年,里卡多·贾科尼因在X射线天文学方面的先驱性贡献,获得200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4年,琳达·巴克由于在嗅觉方面的卓越研究与理查德·阿克塞尔一同获得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5年,罗伊·格劳伯因“对光学相干的量子理论”的贡献,获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9年,杰克·绍斯塔克因发现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理,与两位科学家一同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3年,马丁·卡普拉斯因“为复杂化学系统创造了多尺度模型”,获当年诺贝尔化学奖。

更多专题
留学专题移民专题考试专题院校专题
更多>>往期专题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