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美国的日子

导语
立思辰留学360介绍,“Literary Studies”中译过来是文学研究,没错,我是就读于这个冷门专业下的文科生,一个和美国本土学生拼英语的中国留学生。
[留学美国的日子]专题生成时间为:1480009555
分享专题:
留学美国的日子
1

刚到美国的第一个礼拜

  想到“文学”这个词,大家自然会联想到诗词歌赋,小说散文等。也是凭着这些美好文艺的印象,我一不小心入了这个大坑。也许有人觉得读文学的是不是训练怎样写小说当大作家?虽然我当初也是这么认为的,但其实并不是这样。文学研究的方向是从属于英语专业的门类下,而要自己创作文学作品的话则专门有一个专业叫“Creative Writing”,即创意写作。这两个专业虽然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却各自为家,甚至都不在一个办公楼里。好吧,自己选了路,跪着也要走完。

  刚到美国的个礼拜,除了解决生活上的大小琐事外,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买书买书买书!每个学校都会有自己的图书管理网站,在上面学生只要输入自己的课程号,就能很轻松地查到这门课老师要求买的书籍了。书的价格少则十几刀,多则几百刀。如果不是大土豪的话,提早购书还是很有必要的,或者从学校的图书馆租借书籍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还记得次步入美国学生的课堂,放眼望去整个教室就我一个中国留学生,那股兴奋紧张的心情至今都记在心里。那是一节文学入门课,也是这个专业的必修课,我找了一个比较靠前的位子坐下,像在国内一样把上课要用的东西一件不拉地放下桌子上,等老师准备上课。而我观察到,很多学生桌上什么也没有,我心里想,这也太随意了吧。没过多久,我的思考被一个清脆高亢的招呼声拉回教室,这时走进来一个长相酷似“Katy Perry”的年轻老师,看得我脸都红了。

  那一节课我们只是在听老师分享她的生活,我记得她养了三只猫,每一只的性格她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就像是自己的孩子。直到快下课的时候她才给我们发了一份课程计划表,上面有课程要求,上课要读的文章还有考核标准,所有的细则都一目了然。在往后接触了更多的老师后,我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把教书当做一份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到上面。而课堂也不再是中规中矩的老师讲课,学生听课,而像是一个音乐剧场,老师是指挥家,我们则是演奏者,必须协同合作才能奏出最美的乐章。

2

刚开始的几个月是最煎熬的

  刚开始的几个月是最煎熬的,感觉自己在国内学的完全不够用,或者说不知道该怎么用,这更加证实了语言必须要脱离课本,融入到生活才能更好地掌握。比如又一次课上老师让我们说一说代表美国文化的符号,有个同学说了一个词叫 ketchup,老师哈哈大笑,说这的确是一个很契合的美国符号。然后不得其解的我立马举手说我不明白这个词的意思,老师笑得更厉害的,但并不是嘲笑的那种,她立马上网给我谷歌了一览图片,原来是麦当劳买薯条给的那种番茄酱呀,顿时我就更加胸闷了。这样的情况不仅发生在课堂上,平时也常常撞到。

  有一次在宿舍的走廊,迎面走来我新认识的朋友 Kate(美国有的宿舍是男生女生在同一个楼层里)她笑着问了我一句 What‘s up? 一刹那没反应过来,心里想:什么 up?眼看她见我没反应就要走过去了,我赶紧把她叫住,问她这是啥意思。她也是哈哈大笑,然后吆喝了一嗓子,把她宿舍的闺蜜们都叫了出来,把我围着开始有模有样地跟我讲起这个词的涵义,原来这只是一个美国人之间广泛运用的招呼语,意思雷同你怎么样了?你要干什么?等等。她们给我分析了应对不同关系的人或者自己的心情可以作出怎样的回答,或者只是耸一耸肩表示老样子。这些软知识在每一次不懂就问的过程中慢慢积累起来,而我也越发感觉到学习就是这样一个体验的过程。

3

文学研究这个专业

  说回文学研究这个专业,其实并没有字眼上显得那么呆滞古板。我们主要学习如何深入解读一部作品,如何进行合理地批判和再分析,从而上升用理论去归纳社会上的种种现象和人类的理性抑或怪诞的行为。比如电影课上,我们要求观看的一部讲述艾滋病患者的纪录片:How to Survive A Plague, 通过学习,我关注到了很多平时看电影不会关注的一些细节,比如艾滋病患者的死亡数字每隔一段就会反复出现、抑或是抗议者家属的大镜头特写,通过这些细节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群体是如何快速有力地建立起来以及人权在两股力量抗争中所散发出的光辉。这个深入分析的过程需要向外衍生,每每需要查阅那些晦涩难懂的学术资料时我都会感到头疼,但也正得利于这份艰辛,让我收获到了一份凌驾于感官之上的快乐和满足。

  虽然语言表达能力上还需要不断地去练习,但从上课的不知云里雾里到后来能根据老师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从一开始的论文 C 到毕业论文的 A;从一开始结结巴巴地站在台上做课件展示到后来台上的谈笑风生,我想说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我知道自己不属于聪明的那一类学生,但只要愿意付出,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的收获。这不是什么网上摘下来的鸡汤,而是我用亲身经历所证实的一个真理。

4

留学就像一趟旅程

  最后一个学期上的拉丁美洲文学课上,教授是一个已然退休,却坚持要带完最后一节她上了几十年课的老太太。我很喜欢上她的课,有时她冷不丁地一个荤笑话会逗得大家捧腹大笑,可以想象得出她年轻时一定是一个浪漫至极的女人。临近毕业时,我去了她所在的读书俱乐部,和其他代从拉丁美洲国家移民过来的老奶奶们坐在一起,我跟她们分享我在课上的读书体验,她们跟我分享一段很长很长的人生回忆,这当中有甜蜜,也有苦难的印记。在最后结课时,Waxman 老太太送了我一本关于她非常喜欢的关于中国移民的书,说即使回了国,也可以经常保持联系。

  留学就像一趟旅程,路上永远充满了挑战和对未知的渴望。它用许多荆棘阻碍你,也用许多机遇帮助你。这一路走来,我从在众人后的胆怯到众人前的不畏;我不再过多地去揣摩他人的想法而更多地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我懂得生活是自己的,路也是自己一步一步踏出来的,永远不要怀疑自己和那些付出的努力,这便是我理解的成长了。

  毕业典礼的时候,我戴着学士帽,把麦穗拨向左侧的那一刻,我毕业了。而如今再回忆起在美国读本科的日子,心里唯有感激和怀念,而所有的烦闷和不快都在汹涌而来的美好记忆里被冲得无影无踪。如果再选择一次,我依旧会没日没夜地准备雅思,去到那个在排名榜上并不耀眼的大学,在某一个闲暇的日子里,骑自行车到附近的海滩,对着天空放声大喊。

  每一份努力都值得被重视,每一段青春都不该被辜负。

更多专题
留学专题移民专题考试专题院校专题
更多>>往期专题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