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地区搜索: 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泰国日本韩国爱尔兰瑞士荷兰德国意大利法国芬兰丹麦瑞典挪威俄罗斯
按分类搜索: 托福 雅思 GRE GMAT SAT SSAT ACT SAT2 AP A-Level O-Level AEIS 华侨联考
提问内容
专家解答
回复时间:2014-09-16 22:58:52
牛津大学总图书馆,是英国第二大图书馆。1602年正式建立于伦敦西北的牛津。但其历史可追溯到14世纪。
历史简介
1320年,伍斯特城主教科巴姆向牛津大学捐赠一批手稿,其修建图书馆的计划因过早去世而未能完成,而这批书也被典当还债。后来奥里尔学院把书赎回保存,于1367年移送圣玛丽教堂。1411年定期开放供阅读。1435~1447年英王亨利五世之弟格洛斯特公爵汉弗莱把自己的600种手稿藏书捐赠给牛津大学,藏书大部分是希腊文、拉丁文的古典著作和当时法文、意大利文的图书。1480年这些书又被迁往新建的神学院大楼。1488年成立汉弗莱公爵图书馆。1536~1539年英王亨利八世实行宗教改革时将这些藏书都当作天主教文献予以毁弃。1550年爱德华八世的皇家委员会又将遗下的藏书洗劫一空,甚至将书架也搬走。不久一场大火使其荡然无存。直到1598年曾任牛津大学研究人员的外交家T.博德利重建该馆的计划为校方接受,才得以重建。博德利亲自监督改建工程,主持设计,广泛搜集图书,并捐赠了自己的藏书。经过4年努力,1602年图书馆开放,藏书2000多册,不久博德利利用捐赠款项设立基金会,使该馆的经费得到保证。他还多方奔走促成该馆为英国5个接受出版物缴送本的图书馆之一。1605年和1610年在英王两次参观后被命名为博德利图书馆。20世纪20年代,拉德克利夫科学图书馆、印度研究所图书馆和罗兹·豪斯图书馆并入该馆。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下,1939年博德利新馆完工,主要为书库和图书整理部门的办公室。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该馆一直是英国藏书最多的图书馆,60年代初才让位于不列颠图书馆。
博德利图书馆包括老馆(主要收藏英国文学、现代史、古代史、古典语言文学等专业文献)、新馆(主要收藏哲学、政治、经济、地理、地图、音乐、东方研究、斯拉夫研究等专业文献)、拉德克利夫图书馆(主要收藏现代史、教育、文化艺术、英国文学、拉丁美洲研究等专业文献)、拉德克利夫科学图书馆、法律图书馆、印度研究所图书馆和罗兹·豪斯图书馆。此外各院系都设有综合或专业图书馆。到1986年7月31日共收藏图书500万册、手稿13.4万册、古籍5000多册、地图98.5万件、缩微胶卷24.2万卷、现刊4.9万种。全馆共有24个阅览室,2078个座位,平均每天接待读者3.2万人次。共有工作人员374名。提供外借、阅览、馆际互借、参考、复制等服务,还经常举办讲演会、展览会和出版《博德利图书馆记录》等出版物。
服务内容
牛津大学图书馆是世界上收藏书籍和手稿最多的图书馆之一。它们能够提供多种服务,当然,有的服务只限牛津大学的成员才能享受,如牛顿目录、电子期刊、在线数据库等类型的服务即是如此。
牛津大学拥有丰富和多样化的图书馆服务,图书馆分为两类:主要研究型图书馆和单独图书馆。大学本身拥有的研究型图书馆,为全校师生提供服务,这类图书馆叫做主要研究型图书馆,如牛津大学图书馆、牛津大学法律图书馆、拉德克利夫科学图书馆、萨克勒图书馆、社会研究图书馆、泰勒制度图书馆等;各系、科、学院有自己的图书馆,这些图书馆的功能主要是为它们各自的成员服务,当然,这些图书馆中某些早期收藏物也有研究价值,这样的图书馆叫做单独图书馆,其总数超过100个。单独图书馆有的是根据事物名称命名的,有的是根据学科命名的,有的是根据在线目录的编码命名的。
牛津大学的研究型图书馆在学校中起着重要作用,以社会研究图书馆为例,该图书馆支持经济学、政治学、国际关系、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社会学等专业的教学、学习和研究,凡是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一般都到这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该馆具有同时接待4000名读者的服务能力。任何牛津大学的成员都可以利用社会研究图书馆的资源,只要他们拥有该馆的有效借阅卡即可。但是,任何读者第一次到该馆借阅时必须进行详细地登记。馆内收藏物实行开架借阅,图书馆管理委员会通过分类系统对各类资料进行组织,这使浏览各个学科变得非常容易。阅览者还可以通过在线目录(OLIS)查询该馆收藏的图书和杂志。图书馆的所有程序实现了自动化,这使读者能够及时提供和查询最新馆藏信息。
为了支持教学,社会研究图书馆提供多种核心文献的副本,这些核心文献是由经济学系、政治学系、国际关系学系、社会学系、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系从超过200种的阅读目录中选择提供的。与牛津大学图书馆一样,社会研究图书馆也提供经济学研究方面的支持,这些经济学收藏物都是在国际上获得认可的,该图书馆的信息技术设备使读者能够使用其收藏的超过7000种类型的电子期刊、超过300种类型的在线数据库。
社会研究图书馆分布在校园的三个地方:经济学图书馆位于马兰路,政治学、国际关系和社会学图书馆位于乔治亚大街,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图书馆位于威灵顿广场。总的来讲,社会研究图书馆的收藏物比较强调跨学科之间的研究。
发展战略
牛津大学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公共图书馆之一,曾被用来拍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魔法学校的部分场景。记者访问了这座著名的“知识宝库”,负责接待工作的是对该馆了如指掌的依莎贝拉小姐。从她口中,记者探听到不少有关图书馆的“独家秘闻”。
女王无权借走馆内藏书
据依莎贝拉介绍,牛津大学图书馆现有藏书800万册,其中很多都是古籍珍本,论级别仅次于大英图书馆。馆内藏书只能阅览,不能外借,对女王也不例外。此外,很久以前牛津大学就立下规矩:在成为该馆新读者前必须宣誓。誓词大意是:不得偷拿、损毁、玷污书籍,不带火种进馆,严守馆内各项规定。早年间,这种誓言是要用古老的学术语言拉丁语讲出的。依莎贝拉表示,临时参观者就不要求宣誓了,但必须严守其他规定,例如不得拍照等。
牛津大学图书馆的馆藏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记者看到,在图书馆二楼可开架阅览的图书,很多是三四百年前的珍贵资料。进馆之前记者还被告知,如要在笔记本上做摘录,只能使用铅笔。因为不论是鹅毛墨水笔,还是钢笔、圆珠笔、签字笔,一旦污损了这些珍贵书籍,损失将是不可挽回的。因此所有阅览者都老老实实地使用最可靠的铅笔。
值得一提的是,牛津大学图书馆又添了一项新规定,就是放在书架最上层的书籍禁止利用梯子拿取。原来,馆方打算将图书馆内的古董书籍保留在其历史位置不再移动。另外考虑到图书馆的栏杆很低,使用梯子也不安全。那真需要看这些古书怎么办?依莎贝拉耸耸肩说,只有到英国别的图书馆看这部书的其他版本了。
世界各地抢着向其捐书
依莎贝拉骄傲地告诉记者,该图书馆的馆藏近70%是靠出版社缴存,真正购买的书籍比例不高。牛津大学是英国书刊缴存制度的开创者,早在1610年就与伦敦出版业协会达成协议,该协会成员每出版一部新书,就向牛津大学缴存一部。这样的图书缴存制度,历经沧桑保持至今。来自英国和世界各地的捐赠图书源源不断地涌进图书馆。依莎贝拉说,图书馆每周收到的新书达到5000册。
“800万册的馆藏加上每周5000册的新书,如何安排得下呢?”记者不禁问道。依莎贝拉似乎对这个问题早有准备,她说,牛津大学城到处都是古建筑,不可能建新的现代化高楼用来藏书,唯一的出路就是转入地下了。这个图书馆地下方圆几平方英里都挖空做了藏书之所。如果将地下的图书取出放在书架上,那么这个书架会有190多公里长。
图书馆曾为抵抗纳粹立功
图书馆无疑是防火重地,那么牛津大学图书馆是怎样幸存于二战时期纳粹德国轰炸之下的呢?为此,记者特意向莫德林学院的老教授请教。原来,当年不列颠空战时期,纳粹并没有轰炸牛津大学。据教授讲,纳粹德国的如意算盘是在占领英伦三岛后,将牛津作为英国的新首都。该图书馆不仅因此躲过一劫,还协助收藏了很多从伦敦转移过来的珍贵书籍。
作为中国人,记者自然关心图书馆收藏的中文书籍情况。依莎贝拉告诉记者,牛津大学图书馆向来重视汉学,早在中国明朝时就委托在中国的西方传教士购买明朝刻印的书籍。馆里有几万册中文古籍,主要是明清小说。如果算上后来收藏的中文书就更多了。另外,图书馆中文部还学会了一个绝活,就是用中国古法修复中文古籍。
可以说,记者了解到的这些“秘闻”,其出发点都是对知识、对文化的尊重。就如同牛津大学图书馆取名为博德利图书馆一样,博德利本是牛津大学16世纪的校友,当年他为建立图书馆出钱出力、四处奔波。热爱知识的人自然会赢得爱戴,这座图书馆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值得一提的是,当年钱钟书先生在牛津读书时,是这座图书馆的常客。不过饱学的钱先生没有将这个图书馆按发音直译成“博德利图书馆”,而是译为“饱蠹楼”。恐怕这种形神与发音兼备的翻译,也只有钱先生那样的书虫想得出来吧。
管理特色
在全世界各种类型的图书馆中,牛津大学图书馆可以说独树一帜。牛津大学图书馆系统的各类收藏物已达到650万册.无论收藏的数量或质量在世界上堪称一流。此外.在管理方面更具有特色。
单元馆最多
牛津大学是闻名於世的学府,而牛津大学图书馆也毫不逊色地成为世界著名的学术研究图书馆。图书馆是由约

- 院校名称:牛津大学
- 学校类型:公立大学
- 建校时间:1167年
- 世界排名:4 世界排名:2
- 学生人数:15000人
- 院校地址:Wellington Square, Oxford OX1 2JD
- 中文介绍:http://school.liuxue360.com/uk/ox/
- 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是英国最负盛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其教学品质享誉国际,学校以”梦幻尖塔”之称而闻名世界,校园到处可见历史悠久的建筑,还有广阔的绿...…[详细介绍]